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銷售侵權、危險產(chǎn)品的賣家屢禁不止,消協(xié)和品牌開始把目光放在平臺上,平臺淪落為被告的主體。
亞馬遜又一次被告上歐洲法庭,控方是美國化妝品牌Coty,指控亞馬遜容許第三方賣家出售旗下品牌Davidoff香水,并提供了商品儲存和派送的服務,此舉侵犯了公司的商標權。
這場爭端是奢侈品公司尋求品牌維護和打擊侵權的眾多戰(zhàn)役之一,而亞馬遜和eBay等在線平臺在維護品牌利益上沒有起到保障作用。
那么問題來了,如果品牌方提出禁令,平臺有義務清理其網(wǎng)站上的非官方賣家嗎?
平臺要對網(wǎng)站上出售的產(chǎn)品和運輸內(nèi)容負多大責任?
法院的辯護總書記Manuel Campos Sanchez-Bordona對此表示,該案將亞馬遜起訴到德國法院,因為它們以幫助第三方賣家將Coty的Davidoff香水存儲和運輸。
這種做法侵犯了Coty的商標權,亞馬遜應該對庫存內(nèi)商標侵權的商品負責。隨后德國法院尋求歐洲法院的指導。
Campos Sanchez-Bordona說,對商標侵權不知情的公司不需要為幫助第三方賣方存儲此類產(chǎn)品而負責。
但是,如果平臺主動參與此類商品的流通,或是提供了亞馬遜的影響力進行銷售,那么它們有責任檢查其平臺上出售商品的合法性。
Campos Sanchez-Bordona表示,平臺不能簡單地免除責任,它們有理由意識到,如果沒有審慎的檢查流程,就會導致平臺淪為銷售非法,假冒,盜竊或不道德產(chǎn)品的渠道。
亞馬遜這回并沒攤上什么事
辯護總書記說了那么多,結論是:亞馬遜對無意中幫助第三方賣家儲存的商標侵權商品不承擔責任,但應努力檢查商品是否合法。
亞馬遜表示,已經(jīng)采取措施打擊其平臺上的非法產(chǎn)品。
“亞馬遜繼續(xù)投入大量資金與我們商店中的不良行為者作斗爭,并致力于將假冒產(chǎn)品降至零。法院已在此程序的前兩個案例中裁定我們勝訴,我們現(xiàn)在正在等待歐洲法院的初步法律澄清。”
盧森堡的法院在大多數(shù)案件中都提出這種無約束力的建議,但大多數(shù)情況下不具備法律強制力。Coty控訴亞馬遜一案,相關的裁決會在接下來的兩到四個月內(nèi)作出。
但可以想象,如果案件是Coty勝訴了,那么接下來要控告亞馬遜的公司,隊伍還能看到頭嗎?
(文章來源/億恩網(wǎng) 黃永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