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總統唐納德·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至今已經9個月,而最新數據顯示,美國企業正開始為此付出代價。
經美國財政部證實,美國進口商在10月份支付了大約60億美元的關稅,為去年同期的兩倍。關稅支付數額的突然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、鋼鐵和鋁征收關稅帶來的結果。
基于美國整體經濟和歷史數據,投資公司Bespoke列出了一張圖表(即下圖)。
(1998年-2018年美國進口關稅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)
•Bespoke表示:“從3個月的平均水平來看,9月至11月的關稅征收幅度相當于GDP的30個基點(約3%)。”
•“從歷史上看(本數據系列始于1998年),這個數字通常相當于GDP的15至20個基點(0.15至0.2%)。因此,相對美國經濟規模來看,進口關稅幾乎是歷史范圍的2倍。”
除了關稅成本與美國經濟相比正在增長之外,關稅占進口總額的比例也在上升:
•根據Bespoke的數據,在9月至11月期間,關稅成本相當于美國進口商品總值的2.3%。
•相比之下,關稅占進口總額的比例在過去20年的歷史平均水平僅為1.5%。
不過,盡管這些數字在過去幾個月里出現大幅上升,但就目前而言,這對美企來說還不算是十分嚴峻的問題。
Bespoke表示:“換句話說,雖然進口稅率已大幅上升,但與大多數州的銷售稅相比,這個問題要輕微的多。”
但是,工資上漲和利率緩慢上升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已經施加在美企身上,且他們還需要面臨附加的關稅成本這一問題。
如果中美兩國未能在3月1日的最后期限前就達成長期貿易協議,屆時美企所面臨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。到那時,美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征收關稅將提高到25%,且特朗普可能會開始對其他未卷入貿易戰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。
此外,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威脅要對進口汽車和卡車征收關稅,這對美企來說仍然是一大隱患。
(來源/雨果網)